发布时间:2019-01-04 14:52:58
小时候,我对人人避讳的虫子有一种特殊的癖好,在故乡屋后的小庭院里,一见到什么蜘蛛、蜗牛、蚂蚁… …这些昆虫,都想拿来研究研究,观察观察。
三年级时,我养过一只墨色的家蛛。它是我在卫生间捡到的,我将它囚禁在一个透明的瓶子里,每天给它喂几只小虫子,可两天后,它悄无声息地死了,一幅“哀吾生之须臾”的样子。妈妈嫌弃它脏兮兮的,将它扔进了马桶,那个小黑点,就那样随着水的漩涡,消逝在我眼前。
今年的“十一”长假里,我回了老家——达州。我总爱把“达州”叫作“故乡”而非“家乡”,因为“故”字仿佛将人包裹于无限温暖的绯红色夕阳中,给人一种猝然的温馨。每每走到家旁那宽广清澈的洲河边时,我一定会停下来,深深地吸一口气,享受那带着一丝化不开的清凉的空气。
这天夜晚,我又一次从红旗大桥上经过,河对面的房屋里透着星星点点的光,夜,浓得像化不开的墨。突然,妈妈叫住了我,往桥上的路灯下指了指道:“看!”我见到了一张巨大的长约一米,宽约半米的蛛网!
那片半透明的蛛网在强烈的灯光下更显得晶莹剔透。我将脸凑近了些,只见蛛网之中有一团黑黑的正在慢慢爬动的小东西,天哪!那是一只蜘蛛,我多么熟悉的玩伴。它大概比我的小指甲盖还小吧,它是怎么织成这么大一张蛛网的啊?
这里是河边,所以经常刮风。完全可以想象,它辛辛苦苦牵的丝一次又一次地被狂风无情地撕裂,被暴雨冷酷地砸断。可是它仍不放弃,为了生存,为了生存!它一次又一次地补网,一次又一次地引线,它没有放弃这个绝妙的生存空间。灯光可以吸引蚊虫,蛛网可以形成屏障,那一根根不知被加固了多少次的丝线,牢牢地粘在了灯柱上,如同翠竹一般坚忍不拔,任尔东西南北风!这是一个完美的捕食陷阱。它的大网上总是有很多白色的丝茧,那是它辛勤劳作,吐尽蛛丝的结果。越努力,越幸运,收获,这是理所当然。
我举起相机,对着那只“渺小”的蜘蛛,对着那张“举世无双”的蛛网按下了快门,以漫漫星辰和金佛矗立的凤凰山作背景,将那虫,那网定格在了我的镜头里。
此后,即使当我一千次,一万次看到蛛网时,我一定都会想到的总是故乡的红旗大桥,故乡的凤凰山和故乡那只“空中设罗网”的小蜘蛛。
揭老点评:
蛛网之所以打动人心,是因为它织造于故乡的桥头,它编织的不仅是蛛网,更是一份浓浓的纯纯的乡情。
蛛网之所以令人感慨,是因为编织者是如此的渺小,而它的作品却是如此的伟大,令人敬仰,引人想象,促人思考——非同寻常的艰辛努力会有多么辉煌的结果!
从乡情的抒发到对劳作的思考,“蛛网”便具有了不同寻常的意义。而这样的思考与意义,小作者是通过对儿时养蛛的回忆、对故乡洲河温馨的夕阳清新的空气的感受以及对巨大蛛网的生动描写与联想而自然流露出来的,构思如行云,文笔似流水,内容具体,细节生动,故而文章便有了分量。